• <ruby id="d1rai"><meter id="d1rai"></meter></ruby>
    1. ?

      陵園規劃_陵園規劃設計_上海楊藝園林集團有限公司

      專業從事墓園投資建設、 墓園規劃設計、墓園經營管理、藝術雕塑和石雕文物修復等專業性集團公司

      400-820-2862
      企業新聞
      您的位置: 主頁>關于楊藝>企業新聞>>

      致敬生命

      發布時間:2022-11-01瀏覽次數:168
      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國社會報 ,作者儲慧靜


      他是研究者,也是踐行者。他像蠟燭一樣點亮一個特殊行業的文化之光


       
             在上海福壽園生命晶石安葬(放)設施“藏晶苑”園區外小廣場上,有一張紀念長椅,椅背上鑲嵌著一塊印有二維碼的銅牌,掃描二維碼,一位滿頭銀發、笑容可掬的老者形象躍然屏幕。他就是已故著名殯葬文化研究者喬寬元教授。

      一位享譽殯葬界的文化學者
       
            從家境貧寒的農村,到考上上海機械專科學校(上海理工大學前身),再到畢業后留校工作,喬寬元一直刻苦努力。執教期間,他先后在馬列主義教研室、系統工程系、管理學院任教,首開《自然辯證法》等多門課程,逐漸形成了深入淺出、旁征博引、幽默風趣的“傾情風格”,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“喬老爺”。

             喬寬元開展科學研究時跨35年。在校時他參與的科研領域,聚焦在科技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咨詢方面,曾5次獲得部、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。

             退休后,一個偶然的機會,他開始全身心聚焦殯葬發展戰略、現代殯葬文化建設、殯葬業政策法規的研究。20多年來,喬寬元完成了50多項課題,建立起一套殯葬理論體系,在殯葬行業享有盛譽。他發表相關研究文章達400篇,共140余萬字,科研成果多次獲得民政部、上海市科委和市民政局等不同層級的獎項。

             涉足殯葬界20余年,喬寬元主要開展了三項工作:殯葬科研、殯葬教學以及參與創辦《殯葬文化研究》雜志。

       



             喬寬元研究殯葬,是真正的深入行業、扎在“深水”,形成了獨特的“殯學研結合,以殯為主”的科研運作模式。他不僅要求科研人員放下身段向殯葬工作者學習、在實踐中學習,而且還要求在研究過程中務必突出殯葬、依靠殯葬、服務于殯葬

             喬寬元倡導的“保存人生文化”的創新理念,在殯葬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。他提出,“人是文化人,人生是一本書,是比遺體、骨灰更值得珍藏的一本文化書。”“殯葬活動本質上是文化活動,殯葬服務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服務。”他說,“百年之后,最該保存什么可得久遠呢?唯有人生文化。”還預言,“殯葬文化服務的興起催生嶄新殯葬業態:一種保存(遺體及骨灰)→不保存(遺體及骨灰)→保存(人生文化)大格局終將呈現,這是殯葬史上的革命性變化。”

       
      一部承載人生文化的小電影
       
             很多殯葬同行欽佩喬寬元的博學勤奮、堅定執著,更欽佩他言行合一、身體力行,積極踐行自己倡導的殯葬文化思想。

             2002年,由喬寬元為顧問、上海理工大學8位同學組成的創業團隊,在第三屆“挑戰杯”天堂硅谷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,以“新型殯葬服務”項目獲得金獎,其核心內容就是通過開展新型殯葬服務保留逝者人生文化。在喬寬元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的建議及推動下,上海龍華殯儀館率先開始了人生小電影項目試驗,通過把反映逝者人生文化的小視頻推向社會大眾,宣傳保存逝者人生文化的價值和意義

             人生小電影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,喬寬元總是想盡辦法克服,即便對于那些沒有照片和視頻等的情況,他也應對有方。喬寬元的姑媽一輩子生活在鄉下,膝下沒有子女,去世后沒有留下任何照片和視頻資料,他就利用鮮花、老屋等場景來替代,并親自配音,追憶老人往事,感動現場悼念人員,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

             十幾年來,從編寫腳本到配音配樂,喬寬元參與制作的人生小電影數不勝數,雖然很辛苦,但他不知疲倦、樂在其中。他不僅是人生小電影的倡導者,更是踐行者。

             2018年,喬寬元罹患重病,自知生命有限,他顧不上感傷,抓緊時間寫作,以拓寬生命的寬度。同時他也在思考編寫自己的人生小電影,他說:“但愿,反映我人生文化的人生小電影得以保存并能夠傳下去,讓后人知道,有我這么個凡夫俗子曾經這樣的幸運。

             “偌大的地球約有五十億年高壽了,可就在1942年這一年,8月28日這一天,在中國江蘇省川沙縣城東三里外喬家宅的一戶貧寒人家,有一個嬰兒降生在洗澡盆里,這就是生不由己的我。我的人生就此開始。彈指一揮,如今已是七老八十了。回望我的人生,大體可以用‘好一個幸運’來概括……”

       

      ▲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
       
       
             2019年12月22日,喬寬元告別儀式現場,這部時長12分鐘,由喬寬元自己配音、參與制作的人生小電影《我的人生,好一個幸運》,與現場300多名親朋好友見面了。視頻中,喬寬元用他獨特的輕松詼諧的“喬氏”話語,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向大家娓娓道來。搭配精心挑選的各階段照片和輕柔舒緩的背景音樂,營造了溫馨感人的現場氣氛。

             為了做好這部人生小電影,2018年,喬寬元術后出院不久,就抓緊時間完成了人生小電影腳本寫作,他要用故事形式、真情實感給自己的人生做個總結。他把腳本發給親人、同事、朋友等聽取意見。除了肯定的聲音,也有人對他生前給自己制作人生小電影表示不理解。但他堅持自己的想法,他說:“我搞殯葬研究二十多年,對于生死早已悟透,樂生也要樂死呀,我要為別人做個榜樣。”

       
      一場禮贊生命的告別儀式
       
      這場告別儀式與喬寬元生前倡導的一樣,處處體現了文化屬性。禮廳不再以花籃、花圈為中心,擯棄了黑紗、單幅遺照等傳統做法,而是以純白的鮮花做點綴,用8段喬寬元自己概括一生的經歷和感悟的語錄,與不同時期的彩色照片結合,制成大幅海報放置在告別廳兩側。再從喬寬元數十年撰寫的文章中,挑選出8條最具代表性的哲言,用書法形式呈現在書簽上,贈予參加告別儀式的來賓留念。

      一面鋪滿幾百張五彩信箋卡片的追思墻,更顯出這場告別儀式的與眾不同。整面墻以喬寬元生前在《殯葬文化研究》雜志開辦的“喬老爺信箱”為主題,還有一大幅極具特色的個人漫畫肖像。來賓回憶過去與其交往的點滴,在信箋卡片上寫下情真意切的最后留言:

      ——“您并沒有離開,您就在我們身邊,在我們心里。”

      ——“您活出了人的真正價值,您留下的知識和思想,不再屬于今天和過去,將屬于未來和整個社會。”

      ——“笑看人生,去留皆精彩。”

      ——“無論是站在臺上慷慨陳詞,還是坐下來面對面交流,乃至于臥病在床,您都是面帶笑容,真正貫徹了樂在生中、樂在長中、樂在病中。

      ——“感謝您像蠟燭一樣點亮了殯葬事業的文化之光。

      追思墻這種告別形式,與喬寬元倡導的“文化花籃”概念密切契合。“文化花籃”本意是以悼念廳中悼念花籃上的卡片為載體,寫上頌揚逝者人生功績或追念先人的話語,讓花籃增添了以文學形式傳播更多人生文化信息的功能

      而追思墻就是踐行“文化花籃”這一創新概念的成功之舉。

      在自述人生小電影中,喬寬元自謙地用“我的人生,好一個幸運”這句話總結自己的一生。但在殯葬同仁們看來,能結識、聆聽喬寬元的教誨才真是“好一個幸運”。

      這場告別儀式并不是結束,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。喬寬元雖然已經永別了,但是他的研究成果,他倡導的殯葬文化理念,將如一道光,繼續照亮殯葬人探索前行的路途。

      喬寬元去世后,家人按照他的生前遺愿,暫存骨灰,待其老伴百年之后將兩人的骨灰一起制成生命晶石,落葬福壽園“藏晶苑”。這是他,一名殯葬文化研究者最后的執著與浪漫。

       

      (來源:《中國社會報》2022年11月1日) 
      ? 伊人电影中文视频人人看